大益阳新闻客户端记者 邓阳春
5月17日,益阳市第29次全国助残日启动仪式在益阳大剧院温情开幕,一位盲人歌手连唱了《不老的爸爸》《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敖包相会》三首歌曲,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其轻松自如高亢明亮极具感染力的男高音,令观众为之震撼,现场掌声不绝。他,就是“东北歌王”、长春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从湖南沅江洞庭湖畔走出去的盲人歌唱家张卓。
张卓在助残日活动上高歌
周云峰摄
走近张卓,听他讲述过往磨难挣扎、困感拼搏,强烈感受他的坚强、乐观、奉献、感恩……他的人生如他所挚爱的音乐,细细聆听,穿云裂石,不同凡响。
5岁意外失明 心中有盏明灯
张卓出生在沅江市塞波镇一个普通人家,小时候的他不仅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还有一副百灵鸟一样的金嗓子,特别招人喜爱。
5岁那年,突遭厄运。一个小伙伴失手将一把水果刀扎进了他的右眼,因害怕母亲责骂,张卓忍住钻心的疼痛,硬是把水果刀从眼睛里拔了出来,独自回到家,一声不吭地忍了一夜。当母亲第二天发现并将他送到医院时,已经错过了治疗良机。小小的张卓右眼失明了,左眼也受到感染,视力急剧下降。
高一那年,张卓骑自行车时不小心撞到了树上。强烈的震动致使左眼视网膜脱落,手术后,视力也只恢复到0.02。“从今以后,你不能干健康人干的事了,因为你差不多就是一个盲人!”出院时医生如是告知。张卓无法接受突然而至的打击,坚强的他扑在母亲的怀里大哭了一场。随后他辍学在家,情绪极度抑郁,几次想到自杀。就在他无法承受生命之重时,老师来了,同学朋友来了,内心同样痛苦的母亲整日守在他身边……为了亲情,为了友情,张卓终于挺了过来,并暗暗发誓:改变自己的命运,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至今他都记得,为了赚钱养活自己,从14岁开始,他在长沙、益阳、沅江三地间长达3年之久的流浪生活,那是一段灰色的日子,情绪低落到了极点。17岁那年,舅舅陈梦祥把他接到了长沙。舅舅是湖南长沙曲艺界知名的相声演员,知道张卓从小就爱唱歌,所以一有机会就让他登台演出。舅舅还为他请来了湖南歌舞团的戴君义、陈加祥两位专业老师教授张卓声乐。张卓坎坷的身世和宽厚的嗓音深深打动了老师,他们免费收下了这个特殊的学生。从此,张卓过上了边学习边演出的生活。在实践的大舞台,他的演唱水平不断提高,成为长沙市小有名气的美声歌唱演员。1987年,在老师的鼓励下,张卓参加了湖南省首届洞庭之秋艺术节歌手大赛,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是亲人朋友的关爱,是美妙的音乐让我找到了生命的阳光。”这是张卓重复最多的话。 虽然他的视觉世界一片黑暗,但他的心里开始有了梦想与光明。
周云峰摄
磨难视为功课 歌声找回春天
1988年5月,张卓怀着无限憧憬的心情报考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当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和母亲、舅舅、舅妈四个人抱在一起失声痛哭。天道酬勤,多年的辛苦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1988年11月,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带着母亲的殷切期望,肩负着无数曾经给予他关爱的老师、亲属、朋友的嘱托,张卓登上了北去的列车,终于迈进了渴望已久的大学校门,正式成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声乐系的一名大学生。在这里,他不再感受到孤独,因为这里有几十位和他一样的同学在与他并肩作战。张卓极为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为了练好盲文,“半路出家”的他,每天拿着盲文笔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手指磨出了血泡也不休息。每天晚上睡觉前,张卓都会组织寝室20位同学分4个声部唱歌,悦耳悠扬的歌声常常吸引其他寝室的同学加入。大学三年里,他的文化课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在声乐专业中,张卓更是显现了他的艺术才华,为此,学校特殊为他聘请了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的徐兆仁教授。于是,张卓每个周六都要坐火车从长春赶到沈阳去上课,风雨无阻,其刻苦执着的学习精神令徐兆仁教授感动不已。“遇到挫折,不要認定那是挫折,要把它當作是功課,走过來之后,那份快乐是语言无法形容的。”这是张卓对同学们常说的一句话。
勤学苦练结出累累硕果,一路高歌找回芬芳春天。1991年,张卓终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并被破格留校任教,成为长春大学音乐学院第一位残疾人教师。
1992年,应联合国总部的邀请,张卓赴奥地利等多个欧洲国家演出,屡次受到国际友人的好评。1993年、1997年两次荣获全国艺术节声乐表演二等奖;1996—1998年连续获得吉林省青年歌手大赛美声唱法一等奖;1999年参加吉林省首届“五环杯”通俗歌手大赛获特等奖;2000年参加“剑南春杯”全国歌手大赛获美声组金奖;2004年在首届中国儿童文艺表演评选活动中荣获“伯乐奖”;2005年在首届全国校园才艺选拔活动中荣获青年组声乐比赛金奖,同年被文化部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声乐优秀指导教师”;2006年获中国青少年精品艺术展示活动最佳辅导教师奖。演唱的前苏联五首独唱歌曲,被收入《白桦》CD碟中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发行。多年来,他在全国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篇,专著3部,并承担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编著有《东北抗联颂》、《向东流与他的音乐创作》、《战地新歌》精选、《音乐与治疗》等书籍。多次参加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吉林、辽宁、安徽、湖南等省、市大型音乐会的演出活动。2007年3月,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亲切接见。
张卓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演唱
2008年9月,北京残奥会盛大开幕,张卓在鸟巢激情演绎了《饮酒歌》《欢乐颂》《北京,北京,我爱北京》三首歌,演唱结束,当听到全场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时,那一刻的他为自己的完美演出而兴奋,更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鸟巢是我一生最大的舞台,再也没有什么演出能超越这次演出的意义,在鸟巢排练和演出的这段幸福时光值得我一生去回味”。
2010年,张卓又应邀在上海世博会上演出。两次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的演出,展现了中国人的风采,为祖国赢得光荣!近十余年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北京音乐周报》《湖南日报》《吉林日报》、中央电视台(第一、二、三、七套)、湖南卫视、安徽卫视等全国一百余家主流新闻媒体专题介绍过他的事迹。
常怀感恩之心 乐于奉献回报
这些年,张卓捧回的大奖一个接一个,名气和人气也在不断上升。地位变了,条件变了 ,唯一没有改变的是他的质朴、率真、执着和追求。“像常人一样去生存去奉献,感恩回报,把自己的激情洒向社会,这是我的愿望”。张卓总是谦逊地表示,自己今日的成功都得益于家乡父老身边朋友和名家师长的帮助和教导,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每年他都会专程看望那些音乐道路上给予他支持鼓励的名家大师。同时,也在积极回报社会、回报培养他成才的学校和师生。28年来,他一直坚持工作在音乐教学的第一线,始终用真诚、爱心感染学生、温暖学生。 连他自己都记不清给学生无偿辅导了多少课,多少次安慰开导有困难的学生,多少次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多少次为学生们介绍引荐各种演出工作机会。
他把自己的音乐知识和舞台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他的学生遍布海内外,有的成为了教育战线的精英,有的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深造,成为中国音乐界的潜力股,也有许多学生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声乐比赛中荣获各类奖项。
张卓看望家乡的老师
张卓免费辅导家乡的学生
对于家乡,张卓更是有着一种绿叶对根的情意,每年都要克服出行的诸多不便, 抽时间回家,看望老师、亲人、朋友,参加各种公益演出活动。
2002年9月,益阳市政府邀请张卓参加省九运会闭幕式演出。当时张卓有些犯难,因为他每周有42课时的教学任务,学院会同意请假吗?“九运会是我们家乡的体育盛事,请给我一次为父老乡亲出力的机会吧!”学院领导被张卓的诚心打动,破例批了假。
对省九运会闭幕式演出,张卓至今记忆犹新。出场前,主持人深情地向家乡人民介绍,张卓是从益阳走出去的优秀歌手,他的母亲、妹妹及儿时伙伴就坐在台下为他鼓掌。那一刻,张卓心潮起伏,激情澎湃,一曲《今夜无人入睡》唱完后,他竟然真的彻夜未眠……
离开家乡多年,张卓对家乡总是一往情深,无论走到哪里,他都骄傲地宣称自己是“益阳伢子”,尽可能利用各种场合宣传家乡,介绍更多人来家乡投资兴业。
张卓不仅热心家乡的各种公益活动,还努力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奉献给家乡。每年寒暑假,他把三分之二的时间安排在家乡沅江,免费培养艺术人才。近5年来,他为家乡培养了一批批学生,有的还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
今年4月, 张卓在一场公演活动中左脚不慎摔倒受伤,收到益阳市残联助残日义演邀请函时,他还是坐着轮椅行走。“家乡人民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参加!”他毫无迟疑满口答应。他每天增加康复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只为尽快痊愈如约赴演。之所以带伤都要回家乡参演,张卓说,他想以自己的经历鼓励家乡的残疾朋友,残疾不是成功的障碍,以他的歌声呼唤更多的人关爱残疾群体。
张卓总想着如何为家乡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今年暑假,他计划回益阳老家和市残联一起,为那些喜欢音乐的残疾朋友做几期义务指导培训,让他们从音乐中找到快乐。
他还计划两年内带着他的优秀学生举办一场个人音乐作品演唱会,举办场地就定在自己的家乡。
作者:邓阳春 编辑:莫蓉
(转载自大益阳新闻客户端)